政情觀察
  上周,大學城交通改造的環評報告透露的信息,讓廣州大學城的學生們高興了一把。因為大學城的交通要“以學生為本”地進行提升改造,讓整個島的交通“慢”下來,中環路要讓出一條車道來給自行車和行人。
  這個即將到來的結果讓人充滿期待,但這個結果似乎只是一個“意外”。廣州修了那麼多路,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方便,也是城市繁榮的血脈,但真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嗎?現實恐怕讓人們不得不充滿懷疑。
  就以這個大學城的道路系統為例,僅環評報告中列出來的現存問題就令人有些匪夷所思。這個10年前建成的大學城,聚集了十所高校,最主要的人口無疑是學生和老師,但是當年規劃修建的道路,卻主要是給小汽車的。以至於到現在,小汽車來到大學城經常感覺到了另一個國家,因為路很寬,沒什麼車走。但是學生和老師就悲催了,他們或走路或騎單車,道路卻嚴重不夠用,所以齊刷刷被逼走向機動車道。
  可能你會說,規劃是要超前一點的,十年前的車少,十年後不一定。可是為機動車考慮得這麼長遠,怎麼就沒有考慮眼前的師生需求呢?就算不拿道路說事,修個天橋,都沒有連接到人行道上,那麼多人騎單車,也沒有一條推車道,11座天橋有9座基本沒人走,因為實在不夠人性化。
  從環評資料中細讀,發現這一次的改造計劃,實際上是矛盾太突出,內環路到了晚上幾乎被打球、跑步、溜冰的學生占領了,“安全隱患極大”。而且恰好這個安全隱患搭上了大學城整體提升計劃的班車。否則,矛盾存在十年了,要以學生為本,早就應該要解決了。
  此外,在廣州騎自行車的人都有這樣的一個感受:那些路好像就沒打算真的給自行車走,要麼騎一段遇到一個變電箱、要麼被報刊亭占住、要麼就突然人間蒸發了……汽車道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吧?盲道倒是和單車道類似,經過亞運會、亞殘會的大力整改,地毯式整改,現在依然斷頭路無數。本地N G O組織“拜客廣州”還搞出了一套單車表演節目,在舞臺上大秀車技,模擬應付日常在廣州騎行可能遇到的各種奇葩情況。不得不令人懷疑,“以人為本”只是一個口號。
  南都記者 劉軍  (原標題:廣州修路 真的以人為本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s97xszex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